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刘奇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稳步推进双边本币互换。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本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延长。据统计,除韩国央行外,中国人民银行今年还与冰岛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匈牙利央行等9家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包括续签)双边本币兑换协议。所谓双边本币互换,是指双方签署的协议。中央银行或双边或地区货币当局规定,在一定条件下,一方可以将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兑换为另一方的等值货币,用于结算双边贸易或投资,或者为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到期后,双方将兑换各自的当地货币并支付相应的利息。中国银行业研究所所长王友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与外国央行、货币当局的双边本币互换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双边跨境贸易协定的便利性。贸易协定使用本币,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第三国货币的依赖,消除外贸波动,降低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汇率波动对跨境贸易和企业财务的影响。其次,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业务的发展。双边货币互换为人民币境外使用提供了可能的流动性安排,方便企业开展人民币结算和跨境投融资活动,有利于提高人民币使用意愿。第三,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安全网中的作用。通过与中国实施本币互换,参与国际人民币流动性互换网络,可以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为人民币寻求紧急流动性支持,从而缓解金融风险,并有助于稳定金融体系和支付。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人民币国际化与43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横向本币互换协议,其中有效协议32个,互换规模超过4.5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实际使用人民币余额折合806.7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使用外币互换资金余额折合3.8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基于双边本币兑换机制的人民币使用额度逐步扩大,市场认知度显着提升,使用场景也逐渐从商业领域拓展到投融资领域。王有新认为,未来金融产品体系将不断创新,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提升,为企业获得人民币流动性进行投贷提供额外支持用于融资活动。
(编辑:何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adimin@divastrendz.com

相关文章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约200个高水平数字园区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多家A股上市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健康食品首次被纳入免税品类。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泡泡玛特致力于为其知识产权注入历史和影响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奈皮日糖隼为何“破环”?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300元以内买不到一件真正的羽绒服吗?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