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从全球首个大型港口服务模式方舟TaaS(Commerce as a Service)正式启动公开测试、启动使用高压地面自主机器人,到第13次实现全国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再到国家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基地启动……山东港、青岛港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回应信。世界第四大港口、中国第二大外贸港口青岛港紧紧抓住山东省一体化改革港口工厂战略机遇,将资源整合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推进终端操作系统、设备自动化改造、人工智能驱动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智能化转型,谱写海洋版图新篇章。今年前8个月,青岛港货物吞吐量4.98亿吨,同比增长2.4%。集装箱吞吐量2205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7.4%。改进了终端“操作!”在青岛港干散货码头86号泊位,司机刘俊豪远程控制两台龙门吊的操纵杆,屏幕上的臂架实时同步。几百米外,金天散货船准确卸载了12.2万吨铁矿石。 “自从码头自动化以来,我们的工作从‘体力工作’变成了‘技术工作’。一个人就可以远程控制一台两门机,实现设备的自主操作。“干散货的形式多样,储存量大,没有任何规定。50多种货物分布在多个堆场,每天相互交叉。码头面临设备类型多、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等挑战,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但传统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升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码头的自动化改造没有经验可循。有必要在不中断操作的情况下进行试错。 “伟力创新团队”从2020年开始认真推进智慧建设。”青岛港迁港公司智能自动化控制中心主任、“伟力创新团队”组长“我们没有勇气迈出这么大的一步,所以我们决定逐步转型,从堆垛机开始。技术条件堆垛机的性能并不理想,控制系统还有20多年的历史,与自动化改造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现场考察后,我们都放弃了。”尽管多次碰壁,队员们并没有气馁,反而激励了他们继续战斗。他们不断尝试,应用多项技术,顺利完成了取料机自动化改造。从此,团队不断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在改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时,队员们对1000多个电路进行了分类,多次修改了草稿,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控制方案,并自行设计并安装了PLC控制程序,在工作无法停止的情况下,团队成员抓住一切机会对设备进行调试,并收集了8000多个重要数据——驱动遥控装载机调试……经过不懈努力,“伟力创新团队”已完成了门式起重机、卸船机、堆取料机、33台港口机、87台输送机、干散货码头等10种机种的自动化改造。开发Le iGTOS系统(智能通用码头操作系统),完善智能调度、数字化堆场、设备管控,打造全国首个流程齐全、堆场齐全、机种齐全的智能干散货码头。智能终端平均运行效率较传统终端提升8%以上,平均耗电率降低10%以上,每年可节省6000万元。预计上述降本增效已经实现。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推进,青岛港也实现了零担码头、无人油码头自动化改造。公司已建成集装箱、干散货、件杂货、液散货四大类货物的智能化生产系统,装载类型齐全,流程自动化程度高。研发系统:万吨级巨轮穿梭机、自动桥式起重机、高铁吊机24小时运行,自动引导车辆有序运行,自主研发的A-TOS(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智能控制系统)系统精准设定作业进度……目前,青岛港已建成全国首个全自主自动化码头。成绩是通过努力取得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度面临大部分软硬件依赖进口的瓶颈,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国产零部件采购周期长、成本高h 成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软件更新每年最多进行一次。 “即使我们提出想法和建议,也很难得到回应。”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副总经理修方强告诉记者,“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设备电控系统是港口安全高效运营的基础。为了实现设备电控系统的全国改造和规模化应用,修方强和团队成员奋力拼搏,对上百种相关产品进行了检验和测试,确定了适合青岛作业工况和技术要求的产品。港口自动化码头,终于实现了软硬件的全面升级换代,计划2023年底入驻。全国全自主自动化码头(非盟三期)。tomated 终端项目)已基本投入运行。自主研发的A-TOS系统搭载智能全品分拣算法,实现“零响应时间”和“毫秒级”计算,极大提升了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自动导引车辆技术及循环装载系统、高效自动化铁路起重机”等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直流电源系统、大型机械“一键锚定”等多项创新。目前,A-TOS系统正在其他港口推广应用。 ”徐方强说。 贴心服务“从济南到汉堡港最好的路线是什么?”操作员向青岛港的方舟TaaS大型模型询问。10秒内,我们就得到了完整的答复,其中包括海洋和铁路联合运输计划以及成本估算,以创建动态运输计划。这项大型港口服务del正在成为客户做出服务决策的“最强大脑”。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方舟大规模TaaS模式使智能服务渗透到港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覆盖船东、货主、运输商、司机等用户群体。 “以前订舱位就像开盲盒一样,定价不透明,解决方案选择也很少。现在,通过方舟TaaS的大模型,你可以输入你的始发港和目的港,就会自动生成最佳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会比较各个运输商的运价,还会综合评估运输时间、运输条件等方面。”大TaaS模式的早期用户之一、青岛粤海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航线经理薄启强表示:用户认知源于研发团队“解决实际问题”的坚韧研发团队通过对司机、货代、船代等一线专业人士的深入调研,针对“客服效率低、资源协调难、物流追踪难”三大问题,推出了“智能价格查询”、“智能导航”、“港口指南”等模块,整合港口多年来积累的运营数据,实时计算运费、实时跟踪托盘。青岛港不断探索深化“人工智能+港口”新轨迹,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岸电连接作业,为港口船舶提供清洁动力,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港口生产智能调度。“未来五年,我们将推动港口全要素变革,打造高质量生产力新来源,依靠数字化发展智能物流、数字供应链等港口新业态,努力在新轨道上构筑新优势。”刘昌辉,口岸安全、环保、慈恩彩、青岛科技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