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 金万霞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现场,《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来自全球医疗器械、医药保健企业的“一流创新产品”悉数亮相。包括诺华、罗氏制药、辉瑞、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制药和器械巨头悉数出席,带来了包括放射配体治疗、超高场磁共振等在内的一些全球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成果。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创新力量也不容小觑。例如,已经八次参展的FosA Pharmaceutical,展示了其众多世界领先的创新制药设备及国际合作成果,涵盖肿瘤、免疫炎症、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疾病等核心治疗领域。首次参展,威盛药业宣布与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东富龙科技集团合作,探索双室冻干制剂技术的潜在应用。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审批总额达600亿美元,占全球相关交易额的99%。国内医疗器械、医药健康领域的创新正在加速,吸引了跨国公司的关注。法国生物制药公司赛诺菲副总裁、仿制药全球业务部负责人夏立伟在进博会上感叹中国不仅是重要市场,也是创新的切入点和合作。复星CEO刘福军坦言,中国已经是引领行业创新变革的核心力量之一。一款创新产品已经发布。证券日报记者现场发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今年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展出面积达1000平方米,展出的超快能谱血管造影系统引起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技术可以让医生在2.5秒内清晰捕捉到以前难以发现的小肿瘤,让他们以小于一毫米的超高精度完成微创结扎。诺华展示了11款盖伦奖获奖产品,展示了其创新实力。盖伦奖创立于1970年,被誉为“医学界的诺贝尔奖”。自该奖项设立以来,诺华已荣获近80个奖项,涵盖研究多个疾病领域,包括心血管、肿瘤学、免疫学、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科。此外,复星医药还带来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产品、“磁刀”无创治疗技术等众多全球前沿产品。中国市场高效的转型能力也为众多新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在进博会医疗创新孵化区,《证券日报》记者目睹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将浅蓝色设备放入口中并深呼吸。装置内的药物随空气进入肺部,精准靶向肺部。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本次展会由珠海瑞斯普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斯普瑞”)主办。 “中国创新的速度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陈永琪公司瑞普利总裁兼首席科学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正是中国的研发水平让他在海外工作期间决定于2018年回国创立Risproli。深圳市维德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术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公司,可为市场提供软组织介入手术中高精度机器人辅助定位完整解决方案。创始人、公司执行董事谢卫国告诉记者,公司的主打产品智能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50多家医院使用。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 “这种转变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谢卫国说,创业之前,他仔细研究了世界工业发现只有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最现实的政策执行和最高的临床研发效率。蔡司展位上的外资企业蔡司镜反射出金色光芒,伴随着该行业进入中国市场。这部电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眼镜采用了蔡司Diamond Cube金箔膜,其创新的镀膜工艺大大提高了镜片底色的纯度和易清洁性。 “这是一款创新的本土产品,也是我们首次亮相进博会。”工作人员说。此外,在展位上,记者还看到了今年9月刚刚下线的三台高端蔡司显微镜。所有这些都是在当地制造的。可以说,“本土创新”已经成为进博会上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在内窥镜巨头KARL STORZ的展台上,记者见到了两款本土影像产品s。在全球领先的放射治疗设备公司瓦里安医疗的展位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智能自适应放射治疗解决方案SmART为直线加速器提供动力,可实现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个性化放射治疗。美敦力展台展出的术中神经化监护系统是在中国制造的,相关产品已引入日本市场,并计划拓展至东南亚、欧洲等市场……为了更紧密地融入中国市场,该系统已成为众多国外企业的选择。中国区总裁刘玲告诉记者,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必须植根于临床实际,响应本土健康需求,共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刘凌介绍,飞利浦在中国建立了5大创新中心和5大生产基地,超过9家其5%的产品是在中国开发和制造的。 KARL STORZ中国区总经理阮琼告诉记者,公司要继续加快创新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面向未来的全球行动。公司积极与中国医疗健康及本土合作伙伴合作,以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医疗健康体系的转型和完善。美敦力还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来挖掘区域创新潜力。探索潜力。记者了解到,中国是美敦力全球唯一设立独家区域风险投资基金的市场。合伙人王京华表示,该基金已投资了10多家中国医疗科技初创企业,希望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外国企业对华投资持续增加。例如,蔡司推出大中华区总部2025年建成综合园区项目。诺华在浙江海盐建设的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计划于2026年晚些时候投产,公司正在考虑启动诺华中国总部二期工程。赛诺菲还于今年10月启动了胰岛素API创建项目。除了在中国发展产能外,复星还在中国培训了超过15,000名医务人员。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正在定制相关产品,瞄准中国农村和草根市场。 “这次,我们引进了中国开先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款产品是针对地方及县域市场定制的,设备安装的现场要求很低,可以适应各大医疗环境。同时,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即使是当地没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也能操作,而且也保证了安全性。”奎仙都中国业务负责人陈凯告诉记者,测试准确性。“诺华告诉记者,中国是诺华全球第二大市场。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诺华在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公司宣布了自己的愿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价值、最值得信赖的医药健康合作伙伴。”在“强基层”方面,诺华正在为提高该县的诊疗水平做出贡献,造福该县的患者。如今,诺华业务已扩展到约 1,000 个县级市场,涵盖皮肤、风湿病、心血管和肾病等关键疾病领域。截至2024年12月,约8070万中国患者受益于诺华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