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科技旅游:从观察到寻找更新方式
2025年11月19日 06:3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谢瑶、潘世鹏、刘杰、东青森
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未来城市科幻乐园,孩子们正在体验沉浸式虚拟现实科技场景。黄正伟 摄(中国经济视野) 使用虚拟现实眼镜飞越张家界,体验未来世界的生活,驾驶矿车开启火星采金之旅……当旅游与科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今,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推动旅游业从传统的“看”旅游向更深层次的“探索”体验全面提升。沉浸式体验科技旅游彻底改变了游客的角色,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让高科技变得触手可及。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建筑科技馆,科学体验展《出发吧! “建造火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展览围绕深空未来、火星建设与太空艺术三大主题,引导公众穿越星际,情境式体验未来火星生活。据该馆科普推广部负责人刘帆介绍,目前,该馆规划了90余门科普课程,以“趣味参观+工艺活动”为主,开展活动5000余项,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次,其中近30%来自省外。 “科技旅游通过旅游创造新场景、新体验、新产品、新业态。“‘科技+’模式,让游客穿越历史、解密科技、触摸未来,赋予旅行情感价值,激发年轻人特别是科学探索的热情。”该馆执行馆长张作礼表示。在海南省,类似文昌航天旅游的新型科技旅游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科技景观和创新旅游形式越来越多,以新景为核心吸引力。在海口市秀英区,“光之钥匙”电影特技表演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呈现一场“赛博朋克未来世界”的视听盛宴。绿幕影视体验互动项目让游客利用绿幕拍摄技术进行实时互动。学习策略将构建以“昌映电影博物馆”为支柱,休息室、专题展厅、娱乐厅、竞赛厅、无人机展厅、国防馆、法治馆为辅的全链条学习场景。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栾国栋介绍,海南长影奇幻乐园始终坚持“科技影视+文化体验”理念,以“研学+娱乐”一体化模式打造园区自有科技旅游品牌。湖南省正在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新体验空间,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我的韶山之旅”红色学习,利用投影全息和数字展厅,融合了韶山市毛泽东广场开幕式、古宅情景教育等沉浸式体验,内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主题课程,实现日接待4000人次的计划,已惠及超过70万中小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湖南一马游/游咖游”,可实现湖南省14个地市、500余个景区及文博遗址的一键预约功能。同时,您还可以根据用户所在位置优先选择附近有空房的酒店,以便更快办理入住。数字化扩张数字技术正在打破物理界限,为文化旅游资产插上翅膀,创造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全新生态系统。在湖南省,游客可以在湖南省博物馆数字展厅轻松漫步马王堆汉墓,用手指触摸43个沉浸式展品。张家界云航天馆提供VR滑雪、VR翼装飞行、Z杭家界飞越,创意协作。您可以体验像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湖南省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接待游客人数预计由2021年的5.3亿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7.42亿人次。2024年旅游总消费将突破1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湖南6万亿元产业之一。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爱武介绍,湖南省正在推进科技创新赋能、科技赋能的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并介绍了“文化+科技”行动计划。来自财政补贴从税收优惠、技术创新研发到人力资源培训和引进,从主动激励到逆向监管,通过跨部门合作构建了完整的政策生态链。为利用科技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湖南还有效盘活和创新表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古老的传统文物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更易于传播的新形式,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抢救保护永州无锡碑林等古代石碑碑刻,振兴历史文物。开发数字文化展示平台“上海”应用,建设24小时网上博物馆,拓展文化传播新途径。与此同时,同时,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利用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应用技术,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的文化旅游装备。例如,马栏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平台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体验馆”项目,利用3D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打造虚实场景,给人震撼的体验。海南省文昌市的航天旅游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亲眼目睹火箭发射的震撼体验,还提供航天科普、航天展览等各类航天主题活动以及相关场所的主题表演,让游客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见识。 “实际上,观看火箭发射只需要几分钟。 “重要的是加强航天知识的宣传教育。”山海天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邢谷涛表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开放式沿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海南岛也是国际著名的旅游消费区,对于游客来说,来海南观看火箭发射已经成为观星、追寻航天梦想的新选择。通过“科技+”业务的深度融合文昌市“履带火箭”科技之旅,点燃了城市活力,催生了经济新动能。技术和文化旅游的融合正在成为现实。 “追火箭”科技游走红后,当地旅游公司和酒店利用资源开设了观景点,不少村民也在自家屋顶开设了观景台。 “随着火箭旅游的兴起,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逢年过节都会带孩子去看火箭发射,让孩子从小了解航天科技知识。”台山安置区村民麦因娜告诉记者。栾国栋提出,海南省要积极培育本土知识产权特色科技旅游,加强区域合作,形成景区以外的科技体验路线,推动科技旅游从“单点推进”向“全球协同”提升。湖南省浏阳市升级改造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引入数控技术、无人机编队等科技创新,古代烟花从“单发”走向“艺术表达”。每周末,在天空剧场和浏阳河城市版块举办的沉浸式烟花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诗画之河,烟花满城”的魅力,对拉动当地消费起到了很大作用。据统计,2023年以来,浏阳市已举办创意烟花活动130余场,吸引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过180亿元。在行动计划中,武汉打造“网络武汉”品牌,推动创新 “光谷光子”轻轨不仅穿越高科技园区,还穿行在森林公园内,科技与自然,成为游客必去的新地标去武汉的时候。空中缆车很棒。刚刚乘坐完“光谷照片”空中缆车的深圳游客王利民仍不满意。武汉光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轨事业部副总监胡焕利告诉记者,“光谷光子”是我国首条运营的空中铁路,全长10.5公里,已有超过310万人次前来体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高新技术产业与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完整科技旅游生态链。 (经济日报记者 谢瑶 潘世鹏 刘杰 董庆森)
(编辑:胡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adimin@divastrendz.com

相关文章

从四个方面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咖啡已准备好收获。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让我们丰富行业的“内资”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了解如何将消费带回家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我国已形成300多个6G技术重大储备。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