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轻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2025年10月27日 07:19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韩鑫
我国稳居世界第一轻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从制造走向智能制造,轻工业正在迈向新方向(高质量发展见亮点及阅读材料)。涉及吃、穿、住、行等多个领域。轻工业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日,“十四五”轻工业发展同行交流卡发布,三项数据尤为引人注目。从产业规模看,轻工行业数量2024年我国工业企业将达到13.66万个,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5.89%。从市场表现看,主要轻工产品零售额达到7.9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从出口情况看,出口总额达9254亿美元,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7.17%。“近年来,轻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韧性显着增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轻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充和说。面对内外部压力,轻工业如何稳定发展?未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智能化模式现代化和生态转型驱动智能工厂,体现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机械臂精确旋转,每10秒就有一台冰箱从生产线上移走。 “5G+工业互联网”精打细算,数百个零部件快速布置……在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海尔商河冰箱互联网工厂车间内,多台冰箱正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有序生产。 “从原材料引入工厂,到海格工人智能化,再到生产线。基于人工智能编程,整个工厂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组合的按需生产。工厂流程总监应东东指出,工业机器人并行执行代工工作,并表示代工流程中以前手工操作、容易出错的流程,现在已经被视觉化代替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定位技术,基本上实现了零错误。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产能比传统工厂翻倍。每天都有约5000台高端冰箱在这里下线,发往世界各地。”尹东东说。我们从智慧中寻求生产力。截至目前,工信部已评选海尔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领域的5家工厂为优秀智能工厂。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不仅将加速整个行业从中端向高端迈进,也将为全球家电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家电协会常务理事江峰表示,“十四五”期间,智能家电占比家电占比由38%增长至62%,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力。 2024年,家电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1.95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31.6%。“十四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在现代化和智能化、生态转型双轮驱动下持续优化。更新。智力水平显着提高。全国有1260家5G工厂,其中轻工行业入选167家,占比13%。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覆盖规模以上企业60%以上。绿色发展成效显着。至2024年,已有1321家轻工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涵盖家电、造纸、食品、电池等行业。随着行业向价值链高水平创新迈进,投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是一粒酵母的“七十二变”,集中了行业的创新创意活力。我在这里。酵母只能用来做面团吗?在湖北省宜昌市安琪集团展厅内,一面展墙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做面包的高糖酵母、酿造的专用酵母、藏在锅底的酵母抽提物,甚至还有酵母蛋白粉……数百种、上千种规格的产品,让安琪集团成为了著名的酵母公司。酵母这个小“游戏”的背后是数十年的创新和坚韧。科研人员聚焦菌种选育和数据分析,多个创新项目高效推进,多个新产品快速研发。 “以酵母蛋白为例,酵母蛋白是从酿酒酵母中提取的,具有蛋白质n含量达80%以上。 “市场空间非常大。”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小杰表示,持续的技术投入让安琪集团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近五年来,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累计获得认证发明专利400多项。”赵小杰表示,通过创新,酵母将以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进入生产生活。 未来。近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综合研发能力显着增强。 《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11家生物发酵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将达到3.6%,超过轻工科技百强企业2.9%的平均水平。我国食品工业实现了从单一到单一的转变从追随者到追随者、平行者和引领者并存,支撑产业从规模化农产品和食品初级加工向集约化质量制造和创造转型。这不仅仅是食品行业。 “‘十四五’期间,轻工企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张崇和介绍。创新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将从“十三五”末的1.72%提高到2023年的2.31%,年均增速9.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不详统计 报告显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79万件轻工领域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将从2020年的12.7万件增加到2024年的21.4万件,年均增长12.3%。坚持供给创新、渠道完善、开放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品牌出国考察,见证行业市场优势。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里,约30条自动化装配线高效运转。印有特立尼达品牌标志的自行车被一辆接一辆地组装起来,并迅速运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16年拓展海外以来,我们已在印度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当地生产基地。”特立尼达业务副总裁李立伟介绍说,公司根据东南亚市场特点推出了可盈利的山地车。市场。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智能电动助力车,满足欧洲高端用户的需求。 “凭借强大的产品策略,我们的海外业务能够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李立伟表示。 “下半年海外扩张,我们需要从高品质制造转向有故事的品牌。”李立伟先生介绍,意大利国家队选用特立尼达品牌豪华赛车自行车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通过赛事进入市场,迅速跻身全球自行车赛事前列,有效提升品牌的国际声誉。近年来,日本自行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0年至2024年,行业共出口自行车2.59亿辆,出口金额177.11亿美元。其中,出口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动权占比40.7%,较“十三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轻工行业通过供给创新、渠道完善、开放合作,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出口配额继续保持全国前列。2024年,轻工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9%,位居全国前列。 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多元化城市乡村不断拓展。 2020年至2024年,轻工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比重由30%提高到33%,对东盟出口比重由13.7%提高到15%,国际市场协议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市场不断完善和扩大。主要轻工产品零售额 w从2020年的5.98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7.93万亿元,年均增速7.29%。内销占比从2020年的87.2%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87.4%。轻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增强。回顾“十四五”规划,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十五五”规划,我们既看到机遇,也看到挑战。张崇和表示:“未来,轻工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30年培育1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和50个以上区域特色品牌,力争保持全球最大的轻工产品国际市场份额。”
(编辑:项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