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入11599.4万元,连续第四年实现正增长。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9处,中型矿产地54处,小型矿产地47处。新发现储量最多的矿种是萤石矿9个、锂矿8个、金矿8个、铁矿8个。报告显示,我国新一轮矿产勘查历史性战略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重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重要矿化区和大型油气盆地取得了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油气矿产方面,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新地质层系、新地区、新类型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在石油、天然气以外的矿产中,铜矿、铁矿、磷矿等大宗矿产需求旺盛。开采成果令人瞩目,资源量大幅增加。锂矿、锆矿、铪矿、稀土、氦等战略矿产勘查取得进展,钨矿、钼矿、锑矿、萤石、石墨矿等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10种有色金属产量继续增长,煤炭、原油等能源矿产产量石油和天然气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四年增长,主要矿产品供应稳定增长。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投入勘探资金近4500亿元,取得多项重要勘探成果。能源资源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资料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发现了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与此同时,脉煤。深层甲烷勘探取得重大进展。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地质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接近近10年增量总和。这些储量主要采自深海和大盆地海洋。新投产大幅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支撑了我国稳定生产2亿吨石油和超过240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推动矿业绿色发展,全面实施绿色勘探。 2024年,我国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健全标准法规,完善清单管理。推进矿产资源综合节约和综合利用,公布实施125种矿产资源“三率”标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走世界前列。同时,完善矿区生态修复激励约束法律制度,推动历史遗迹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促进矿区及周边人居环境生态条件改善。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完善矿产资源治理体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围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切实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确立了一系列创新制度规定。同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力度,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的领导和管理。深化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储备管理、采矿权市场化配置,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方向。推动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增强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我国将颁布实施矿山领域10项国家标准、85项行业标准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将正式实施。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工程研发,积极应对矿产资源领域重大战略挑战等新一轮战略行动探索,具有创新性。同时,我国加强国际矿业合作,促进全球矿业市场繁荣。我们将继续在矿产资源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维护与有关能源资源丰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便利外资市场准入,提高矿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 (商报记者 黄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