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是最好的。”这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为新疆妇女儿童所熟知,充分说明了哈密瓜在新疆水果中的特殊地位。从祖辈传承的古老品种栽培技术,到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瓜类正在成为连接一二三产业、振兴农村活力的“甜蜜引擎”。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以南20公里处的宜州区花园乡卡里塔里村。一侧是田园诗般、生机勃勃的绿洲,另一侧是广阔的戈壁滩。这里曾经是历代哈密国王贡品的瓜区。现在,是荣获“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产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走进村里,占地100亩的哈密瓜品种展示园里种满了270个哈密瓜新老品种,从冰淇淋形的“老汉瓜”到马厩形的“加格达”贡瓜。从常见的“喜洲蜜”到罕见的“丑瓜”、“大蓝花”。每个瓜都承载着哈密种植园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传统瓜类文化第14代传承人亚里昆·尼亚兹(Yarikun Niyazi)从10岁向父亲尼亚兹·哈希姆(Niyazi Hashim)学习种植瓜类起就与瓜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年42岁的他,已经将这份“甜蜜的事业”保持了32年。园内建有220平方米的瓜类历史文化遗产陈列室。展厅里有泛黄的嗨历史文献记录了瓜从西域贡品转变为百姓佳果的过程。在由70种瓜模型组成的造型墙前,游客驻足拍照,感受哈密山水之美……在两个村委会和支援单位的支持下,雅里昆尼亚孜的“里亚”“甜哈密瓜”带来了新的契机。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天山国家森林管理局引进苏州期货公司作为该村示范承包机构,捐赠10万元用于哈密瓜历史文化遗产陈列馆的修缮改造。该村考察双季哈密瓜种植技术,实现亩产6.5吨,亩均收入22000余元。他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双栽培哈密瓜种植基地。亚里君的家人y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人生就像瓜,越吃越甜。”他笑着说。哈密瓜节将这份“甜”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自1993年起,哈密每年在瓜丰收的季节都会举办哈密瓜节,卡吉塔里村是哈密瓜节的主要庆祝场所之一,总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历时40余天的节日期间,游客不仅在葡萄廊下欣赏麦西来福等民间表演艺术,还进入瓜园体验采瓜乐趣、鹤鸣湖垂钓、前往沙漠体验理疗、沙路、越野车等。村民 Siddique Saut 从节日经济中受益。在村委会的领导下,他把院子改造成一个集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场。哈密瓜节期间,是我赚的钱最多的一天。它c达到10000元。 “以前我们保护瓜田才知道怎么种瓜,现在靠游客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西迪克的话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当前的甜瓜产业已经超越了“种植-销售”的单一模式,形成了“研发-种植-加工-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格局。 2024年开始,甜瓜全产业链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亿元。未来,随着冷链物流的完善、文化产品创意的创新、文旅融合的深化,这个“甜蜜的载体”也将推动更多哈密乡村走向产业富裕、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