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扩大养老金理财范围将给你我带来怎样的影响?
2025年11月5日 06:30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郭子源
我们将养老金融产品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这对你我的养老有何影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养老金融管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养老金融产品试点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范围相一致,并扩大到全国。试用期延长至三年,并扩大至已开业三年以上、具备良好业绩的财务管理公司牢固地形成。试点范围已扩大至全国。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养老金融产品试运行近年来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1年9月,原银保监会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等地启动养老金金融产品试点。 2022年3月,检测范围扩大至北京、沉阳、长春、上海、武汉等10个城市。随后,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2022年11月在全国部分城市实施,预计2024年底在全国推广。同时,我们的个人养老金业务,包括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已进入规模化阶段,正在稳步发展。据《中国银行业财务管理市场半年度报告》(Ear截至2025年6月),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展以来,六家理财公司累计推出个人养老理财产品35种。截至2025年6月末,个人养老产品份额余额超过151.6亿元,较年初增长64.7%,在个人养老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开户投资者超过143.9万户,同比增长“根据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范围,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测试范围已扩大到全国,养老金金融产品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合作和全面协作。”国家金监局相关司室负责人表示,测试费用是在扣除风险资本之前计算的。编辑。该数额提高至各考试机构年末资本净额的5倍,国家金监局表示,基于审慎监管的原则,可以进行调整。中华全国工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可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金压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鼓励更多家庭将部分储蓄用于长期养老金投资。 “这也将鼓励财富管理公司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产品体系,扩大覆盖范围和服务模式。”根据《通知》,资产管理公司若同时参与养老金资管产品和个人笔试点资管业务方面,新发行的养老金资管产品可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资管产品目录。目前,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遵循自愿原则。付款将由个人参与者负责。参与者决定购买什么以及何时购买。例如,我们购买受监管的储蓄账户、理财产品、企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目前,投资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养老金融产品数量较少,远小于公募基金,难以完全满足需求。”要创新产品,加快构建不同形式、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体系,进一步支持投资者有更多选择,更好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有什么变化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多元化、长期化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会出现什么弊端?一是促进长期投资,二是实行优惠利率,三是增加多种增值服务。 “长期资金/投资”是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特征。投资者购买相关产品不是为了获得短期收益,而是为了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 《通知》提出,鼓励理财公司试点发行期限10年以上或最低持有期限5年以上的长期年金金融产品。同时,试点理财公司将开发满足个人会员养老需求、具有长期特色和一定回报率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为您提供支持。 “这将增加养老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董小苗表示:“通过‘CT发行’,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求,使投资者形成健全可持续的养老金理财理念,科学制定养老金计划,更有效地将现有长期资金转化为养老基金。为了明确长期投资,还必须解决长期资金投向何处的问题。资金投资方向不仅决定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而且对理财产品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通知》提出,支持理财公司投资符合养老特点的优质长期资产,适当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大型项目建设,加强对医疗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养老金融的又一显着特点。产品。 《通知》提出,支持养老金融产品发行人、分销机构和托管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管理、分销和托管佣金实行一定的优惠费率。此外,投资者有望获得更加个性化、全面的增值金融服务。 《通知》提出,帮助理财试点企业依法灵活设计养老金融产品购买、报销、分配等,更好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养老需求。试点金融管理公司支持养老金融产品收益与健康、养老等养老场景有机结合,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完善管理,有效防控风险。长期投资需要长期投资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是稳定的投资。如何保障养老金融产品的稳健运行? “理财公司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控机制,有效防控风险。”上述国家金融监管局官员将完善长效评估机制,加强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健全风险化解机制,整合平台管理。投资者如何有效识别养老金融产品的可靠性?根据监管要求,除黄金理财产品、个人养老理财产品外,理财公司发行的其他理财产品不得在产品名称或销售文件中使用“年金”等容易引起混淆或误导的用语。如果投资者对产品的真伪有疑问,可以通过中国理财网,由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组建并运营。 “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支持市场机构接入个人养老金融产品行业信息平台,全面开展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您确定了金融产品的可靠性,您如何选择一款适合您的偏好和风险需求的产品呢?不少业内人士呼吁投资者认真阅读理财产品和理财公司的说明书,加大防范披露力度,充分警示风险。其中,资管公司在推出新的养老金资管产品时,应将产品业绩的展示与基础资产的业绩挂钩,客观反映养老金资管产品的表现。标的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提醒投资者不同风险条件下产品可能出现的业绩结果,引导投资者设定合理预期。 (商报记者 郭子源)
(编辑:胡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作者

相关文章

从四个方面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科技旅游:从观察到寻找更新方式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咖啡已准备好收获。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让我们丰富行业的“内资”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

了解如何将消费带回家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

读出全部